近两天以来,一则有关第二轮国家药品联采的消息从部分商业公司流出。大体意思是今年年底前,第二轮国家带量集采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展。
2018年11月至12月,“4+7”项目启动到公开中标结果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2019年4月1日开始,11个试点城市陆续进入执行阶段。据官方有关材料显示,截至8月底,25个中选药品“4+7”城市采购量17亿片,执行约定采购总量进度好于预期。而今年9月开始的联采扩围,最终25个通用名药品全部有企业中选,与扩围地区2018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59%。
至于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品种,据今年上半年的相关业内猜测,国家联采的品种大约在200-300个,基本锁定为采购金额80%的药品,此次4+7项目及联采扩围的成功开展,相信会继续坚定有关方面推进带量采购的决心。根据药智数据统计,截止10月29日,通过和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受理号达到377个,通过受理号数283个,113个品种;视同通过94个,48个品种(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为准)。其中289目录受理号数153个,仅59个品种。这样算来,如果今年年底开展第二批国家带量联采,大概率会从这些范围中进行挑选。
而基于联采扩围的成熟经验,笔者揣测,进入第二批国家带量联采的产品应该会继续沿用三家及以上企业(含原研、过评、视同过评)充分竞争的模式,即以全国最低价为基准,各自报价,中标价最低、次低、第三低依次摘牌的规则。因此,同一通用名同一规格符合三家及以上已经过评的,再结合各地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大概率将进入主流品规的竞争序列,降价再所难免。更有甚者,有业内人士猜测自费药过评预计也会有机会进入第二批联采范围。
根据政策规定,相关既定市场将被中选企业瓜分,即使有剩余市场,对于未中选的产品来说也几乎空间被压缩至无。剩余存量市场基本留给原研和三改产品了,理论上有,但每家医院也就几百盒,没有规模代表也养不起!从商业公司角度,主要关注的是生产端这块的变化,要及时作出一些调整。药品价格这块对商业模块未来影响也很巨大,之前测算过,即便全部达到采购量,市场都在大幅缩水。生产不易,商业也不易。这正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企业来说,现在担忧的是,如果价格这样持续下行,企业在中标之后的产能以及供给问题,包括原料药的供应问题,企业屈从于成本降低质量的风险都会纷至沓来。而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角度看,对整个药品全生命周期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风险,更是持有人有关方面必须要考虑的。
而对医院来说,对已经形成替代的过评药品,医生的印象也在慢慢改变。据有关调研显示,某地方五成的医生认为过评产品与原研药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接受。有近二成的医院认为,还是有所不同,仿制药不如原研药,还有近两成的医生认为,两者旗鼓相当,没什么差别。从上述调研来看,近七成的医生已经基本上接受了过评产品替代原研。这对有可能即将开始的第二批联采扩围的推进,将会是一个相对的利好。
高毛利时代结束了,未来竞争的形式和方法完全变化。原来高举高打的方式很难长期生存了。而未来决定带量采购的三个标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那就是:
新低价:活着的资本!
扩销量:有质量的活着!
淡销售:与灰色时代正式告别!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走进药品招标采购新时代,医药人不能再雾里看花或者水中望月,重复过去的故事了。物是人非,“那一张旧船票再也不能登上你的客船!”唯有好自为之,顺势前行。
[尼拉帕尼]
上一篇:[tas-102]中国更换医药集团领导 | 下一篇:[达拉菲尼]市值再创股价新高一哥 |